您好!欢迎访问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公安英模榜
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公安英模榜 > 正文

“用生命撑起一方平安”—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王江

发布时间:2020-12-05单位: 作者:浏览次数:

他一面同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

一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实地履行一个共产党人、一名人民警察的的神圣职责,

对敌斗争中英勇无畏的精神,为民服务中无私的奉献

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

他就是


王江(1955年—2010年),男,汉族,中共党员,曾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四丰派出所王江警务室副主任科员。从警20年来,王江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工作在远郊派出所工作的第一线上,对敌斗争中英勇无畏的精神,为民服务中无私的奉献,本职工作中淡泊名利,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辖区社会各界的认可。2007年5月,公安部授予王江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王江警务室是国内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室。

人物履历

1974年12月30日应征入伍。

1986参加在桦川县公安局参加公安工作。

1994年调到郊区公安分局松木河派出所工作。

2004年松木河派出所与四丰派出所合署办公后,王江同志一人留守在松木河村工作至今。

人物荣誉

王江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王江同志生前曾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第三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全国十佳社区和驻村民警、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第六届十佳公仆、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公安保卫战线最具影响力的英雄模范人物等荣誉称号。

2006年12月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系统十大新闻人物”。

2007年4月当选省十次党代会代表。

2007年5月,公安部授予王江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人物事迹

英勇无畏 孤胆擒凶

  2006年2月2日12时20分(大年初四),王江接到团结村村民李玉霞电话报案,其父李振如和母亲武淑英被其前夫张守泉打死在家中,张守泉现已逃跑。接警后,王江一面给村书记打电话让其赶到村口汇合,一面拎起一支铁棒子迅速徒步赶往团结村进行堵截。1时30分,王江同志看见一男子匆匆从团结村方向迎面走来,将其叫住,王江看见该男子身上有血迹,初步判断该男子就是杀人凶手,王江上前将其踹倒,该男子和王江撕打在一起,随后赶来的村书记和王江一起用绳子将其捆绑起来,带到村委会进行审查。经审,犯罪嫌疑人张守泉交代了经人介绍与李玉霞认识后非法同居8个月,后因感情不和分手。在非法同居期间因曾经借给李父母1万余元钱,二人分手后几次索要不成,于是怀恨在心,产生报复杀人心里。隧准备一木棒并携带5斤汽油及火柴到李家将李玉霞父母杀死后逃跑的犯罪事实。当郊区刑警队赶到松木河村时已经凌晨3点了。

  1999年以来,他还4次冲锋在前与歹徒搏斗,参与破获各类重大以上刑事案件1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人……这些数字,彰显了他英勇无畏敢于直面生死,危难之时不退缩的本色。


带病苦干 淡泊名利

  王江管辖责任区人数不多,但片大事多,而且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路途较远,路况复杂。平日王江就骑着跟随他近十年的自行车下村走访,遇到山梁就弃车步行,有时还要趟水过河。可他从来没有把这些当成借口和困难。他从1994年到松木河乡的那天起,就把松木河当成了自己的家。13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所辖的7屯3场1组,走进了辖区家家户户,他的责任区里,不论80岁的老人,还是学龄儿童都知道我们的警察叫王江。王江的家就是警务工作室,王江家的电话就是松木河的“110”,王江的妻子就是“接警员”和“协警员”,为了方便群众报警,王江在自家门口安装了每晚亮着的一盏小红灯, 将自家电话粘贴在村里醒目大墙上。特别是在2004年松木河乡撤乡并入四丰乡后,乡里的干部都回市里,王江成了方圆百里唯一的一位国家公务员、唯一的一位人民警察了。王江不论谁家的大事小情都当成自己的事认真办理,博得了群众的信任,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行政第一长官”。王江的家,被当地百姓称为排忧解难的“村公所”、维护治安的“夫妻店”松木河乡和四丰乡合署办公后,王江的工作压力更大了也更忙了。大到山区防火巡逻、抗洪救灾、调解土地纠纷,化解矛盾,小到夫妻打仗、猪拱院子、丢失鸡鸭鹅。用他自己的话讲:“农村有事不是大早上,就是大半夜,有事就来敲门,天天睡不好觉,就害怕有什么事”。可他事事当成事办。

  “三查两清”冲刺阶段会战中,王江本来已经在5月20日前走访到每家每户,可接到推倒重来命令后,王江拿起新发的登记本毫无怨言的重新走访核查登记。他每天早3点半就出发,往往到晚上9点以后才回来家,在核查最远的村屯时他在村干部家中住了4天,直到完成核查任务才返回。6月28日晚10时,王江入户核查回来后,感觉身体不舒服,肝部和后背疼痛难忍,就找来村医打针,11点20分,由群众报案称水利三处农场丢失五头牛,价值一万余元,王江立即拔下针头,半夜步行趟河赶到水利三处农场组织群众连夜搜山。6月29日,王江等人搜索到第二座山时发现被盗的五头耕牛,虽然犯罪嫌疑人趁夜色逃走,但为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



爱民助商 鱼水情深

  五七村村民周文里老两口生活困难,无依无靠,种地时没钱买化肥,眼看要误农时,老两口十分着急,找到了王江。王江知道这个情况后,从自己工资中拿钱为老两口买来化肥,帮助他们把地种上。王江有同松木河林场联系,给周老汉联系了用马车拉套的活补贴家用,现在周老汉的生活已经一天比一天的好了起来。松木河村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每年打下粮食后,玉米杆都烧火或废弃了,王江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能够有人投资养殖业,就会把这些废物变成钱,富了乡亲,发展了养殖业。因此,每逢有到松木河乡考察养殖业的业主,王江同志都亲自陪同他们查看地势,以优良的治安环境向他们打保票,业主王宗明就是看中了松木河村良好的治安条件和王江负责的工作态度,专门在王江家的房前投资30万元建起了一座养殖有180头猪的养殖厂,松木河村的玉米秆变成了饲料,有力拉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王江同志打了治安好的保票,他说到做到,每天都要绕村巡逻,特别是在分局春秋两季农忙时节开展的“护秋保收”工作中,他更是起早贪黑,组织各村屯屯长和村干部,村里村外巡逻。几年来,王江报的近10个村屯从来没有发生盗粮、抢粮、烧粮的事件发生。现在外县农民听说松木河村治安好,从不发生偷粮、盗粮事件,到松木河村包地的人多了起来。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王江同志是一名人民警察,在执法上他以情感人,但不徇私情。他从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原四合山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李金发说:“王江是原松木河乡派出所户籍员,有一次他的直系亲属因要结婚差一岁没到年龄,他说啥没给办理。一个村民委员会主任也要给孩子改年龄结婚,给王江拿了2000元钱,被王江推出门外,还有要落户分地该户口的王江一概不给办理,落下了一个“太倔”的外号”。王江同志生活及其俭朴,他在松木河工作了十三年,住的仍是当年那间十八平方米的草房,房内只有一铺炕,家中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只有一台破电视机和一台旧冰箱。王江每月1200元的工资,每月有500元用在治疗自己的病上,王江的孩子中专毕业后只身在广州打工,王江因家庭困难从来没有给孩子邮过去一分钱。可他从没找组织报销一分钱医药费。他每次到派出所办事来回路费要16元钱,可他从来没让派出所报销过一分钱路费。他家的电话就是群众的报警电话,可他从来没有报销过每月近100元的电话费。

  他家没有像样电气,他却买了一部照相机,用于工作照相,可却没报销过一分钱冲印费。王江自己养的本地鸡下的蛋,王江两口子都舍不得吃,拿去卖了钱贴补家用。有人给王江出招说:“你是警察,到松木河林场要他200根木耳段,长出木耳多赚钱,还不费力气”。 可王江从来没去张过这个嘴,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想惹那个麻烦。”王江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和正直的脾气、秉性赢得了村民的敬佩和称赞。



用生命撑起一方平安 追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王江

摘自2010-02-22  黑龙江日报

一名普普通通的驻村民警,他用16年的时间,守望松木河133平方公里的辖区,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片警”,他被村民亲人般的称呼“三哥”。

时间定格在2010171841分。为民办事的好人走了,用生命撑起一方平安的好警察走了。

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佳木斯市郊区公安分局四丰派出所驻村民警王江永远地走了!终年55岁!

英模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

   1月716时,被肝癌和肺腹水折磨不堪的王江,忽然睁开了眼睛,他用颤抖的声音唤过儿子:“晓兵,爸爸要走了,你去把爸爸的警服拿来,我要穿着我的警服离去……”

警服已经有些发白褪色,而穿上了警服的王江,脸上露出了笑意,颤抖的双唇在轻语。晓兵抹落脸上的泪水,贴近爸爸,“儿子,要感谢党、感谢祖国,是党和祖国培养了我,我死以后,你和妈妈不要向组织提什么要求,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一名人民警察……要好好孝顺你的妈妈……”

王江继续用微弱的声音对儿子说:“晓兵,爸要走了,给爸再敬一个军礼,再唱一次国歌吧……”

在枪林弹雨中,他没有流泪;在与歹徒搏斗、险被雷管炸死时,他没有流泪。望着已经长大的儿子,听着影响自己一生的国歌,王江流泪了。那泪水一直流到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18时41分,王江再也无力睁开双眼,永远地离开了……

网民对一名普通警察的怀念

网络社区,成为王江网上纪念堂,18 日,一篇文章《我们所有的表达都是为了怀念战友王江》发到了网上,王江生前的画卷在一幕幕回放——

松木河133平方公里的辖区,他用16年的时间,走了超过10万公里的山路。10万公里对王江而言,等于每年更换一次自行车外胎,每年穿坏三四双鞋;等于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等于饿了吃几口干粮,渴了吃几捧雪。16年,王江用一方平安,收获了“三哥”这个百姓对他亲人般的称呼。

网民“李逍遥0338”,在网上写一首小诗:松木河畔苦儿郎,二十四载警中忙。爱岗敬业扬正气,英雄民警数王江。三江儿女哭三哥,泣泪浇融北国霜。五十六年命虽短,英名定将万古扬。

网民“心态的力量”上传了王江的工作图片,呼吁“为王江送行,向英模致敬”。透过那一张张图片,仿佛又看到王江在风雪中推车回到“王江警务室”,仿佛又看到王江扛车穿过冰冷的松木河,仿佛又看到王江乐呵呵地与百姓聊天,仿佛又看到他把找回的耕牛送到老乡的手中……

网民“jms-大浪淘沙”这样评述王江:“一个真正踏实做事的人,在过去也许不稀罕,但现在一定是丰碑。”

某网民感慨发言:“(这是)真正大写的人生,好样的,永远记住这个名字——王江!”

自愿参加告别仪式的网民说:“看到那么多的松木河村的老百姓自发来吊唁王江,说明王江生前真的是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这样的警察值得赞颂,这样的警察值得学习,这样的警察应该是每个公务员的榜样。”

   1月9955分,在王江遗体告别仪式刚刚结束,网民在网上写下这样的标题《国家一级英模王江永垂不朽》,网民“散装语言”在网上献上白色的花篮图片,郑重地留言“好人安息”。

一村乡亲对逝者的留恋

“我总觉着三哥没走,他不会扔下我们不管的。”

得知王江辞世的消息后,村民们纷纷来到了警务室。在这里,王江工作的书桌、装满档案的柜子和一座座记载着他的荣誉的奖杯,甚至连他骑过十几年的旧自行车全都一尘不染。警务室里的陈设和王江入院治疗之前完全一样。王江离开警务室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村里的几位大姐每天都来警务室里打扫,她们说:“三哥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他病了,我们得把他的警务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等他回来。”

聚在警务室里的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王江离去的事实,他们就像平时来警务室串门和办事一样等着等着,好像下一个推门进来的就会是那个脸上永远挂着憨厚笑容的王三哥。

一位老大爷失声痛哭:“王江啊,你死得太早了,你才55岁啊!你是为我们累死的呀!”老大爷撕心裂肺的呼唤让所有人心碎,扑通扑通……警务室里的乡亲们跪成一片,“三哥、三叔……”哭声震天。

若王江泉下有知,当心有所慰。“三哥”此生无怨无悔,正如他16年前一头扎进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样。他觉得他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警察该做的事情,却得到了山村百姓的爱戴和称赞。他的爱不求回报,他的爱却被群众铭记,他真的可以含笑九泉。(于军 记者 文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