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委员会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本学科领域内11名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其中由西安科技大学李树刚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委员会职务

职称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

职务

1

李树刚

1963.04

主任

教授

安全科学与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

教授

2

吴立志

1968.04

副主任

教授

消防工程

中国人民警察

大学

副校长

3

邓军

1970.06

副主任

教授

安全科学与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

副校长

4

史聪灵

1979.08

副主任

教授级高工

安全科学与工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交通安全研究所

所长

5

陈南

1960.06

委员

教授

消防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兼职

教授

6

阚强

1980.04

委员

副研究员

消防工程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主任

7

王青松

1977.11

委员

教授

消防工程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任

教授

8

高伟

1984.06

委员

教授

消防工程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副院长

9

张金专

1973.06

委员

教授

火灾调查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研究生院

书记

10

李思成

1977.02

委员

教授

消防工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

院长

11

李孝斌

1980.10

委员

教授

消防工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防火工程学院

副院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


李树刚,获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家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曾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世界矿山通风大会执委会大中华区执委并兼任执委会主席,国家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行业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安全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煤炭学会煤矿安全工程专委会主任,《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副主编,《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矿业工程研究》、《煤》等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矿井智能通风、煤与瓦斯安全共采、采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我国最早提出煤与瓦斯安全共采理念,首次将矿山压力与瓦斯涌出结合来研究瓦斯运移及防控技术,创新性提出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为实现煤与瓦斯安全共采提供了科学依据。研发了集矿井通风与瓦斯控制等一体的三维大尺度物理模拟智能实验系统,构建了矿井通风隐患识别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初步研发了通风隐患排查、通风智能优化系统,指导了陕西澄合矿业有限公司、彬长矿业有限公司、甘肃靖远煤业有限公司、兖矿新疆能化有限公司等西部多个煤矿的矿井通风系统智能优化及瓦斯防治,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合作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近20项,发表科技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0余项。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11部。

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主要任务是审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审批开放研究课题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术委员会具体工作制度详见(二)运行管理制度中《学术委员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