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概况

实验室概况

根据国家和河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消防安全科学发展前沿,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需求,开展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树立“学术龙头”和“社会安全专家”的宏大目标,解决应急管理产业中消防安全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支撑,引导新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发挥技术集成、高端科技服务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养、引进、稳定和聚集高层次消防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建成一支高素质消防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及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积极跟踪火灾科学国际科技发展动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开展高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要面向社会开放,设立开放基金。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行列。

我校在全国最早设立“消防工程”专业和“火灾勘查”专业,其中“火灾勘查”专业为我校独有,“消防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消防工程”和“火灾勘查”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消防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立在我校。“火灾痕迹物证鉴定中心”为公安部五大鉴定中心之一,在全国火灾痕迹物证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学科专业建设,现已建成《消防燃烧学》、《工业企业防火》、《火灾调查》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建成《电气防火及火灾监控》、《建筑防火》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消防燃烧学》获得“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自2004年开始,陆续设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涉及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领域的学科点有安全科学与工程、消防材料学、火灾勘查等,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火灾预防技术:解决高层建筑火灾、大型综合体火灾、高架仓库火灾、工业建筑火灾与爆炸等重大灾害问题为导向,研究火灾的预防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动态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建筑结构耐火、人群疏散理论与技术、智慧消防技术、工业火灾防控技术等。

火灾控制技术:研究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和隧道等典型建筑内火灾烟气蔓延规律,掌握、完善建筑火灾烟气蔓延及控制理论;以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为基础,研究气体爆炸与防护技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建筑结构形式,提出有针对性的火灾烟气控制技战术方法,气体爆炸防控技术。

火灾调查技术:以火灾科学为基础,主要研究典型引火源的引火特性;新材料、新产品引燃条件、起火原因和起火过程等;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基础,主要研究现场勘验程序和方法、火灾现场重建与勘验技术、火灾痕迹识别技术等;以现代分析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电气火灾物证鉴定技术与方法;助燃剂火灾物证鉴定技术与方法等;以材料学为基础,创新火灾中各种常见物证变化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围绕火灾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展开,力求解决火灾发生前的预防、火灾发生初期的控制和火灾事故调查三个阶段的关键技术,下设火灾预防技术研究室、火灾控制技术研究室、火灾调查技术研究室,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减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概率,保卫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主要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团队共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专项和技术研究计划等省部级课题41项,获得经费支持662万余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最高影响因子为3.241),EI收录27篇,获国家专利4项,5名教师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其中2名在国际最高级别火灾科学年会中报告,获得广泛好评。学术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学研究三等奖1项,消防局科学成果推广应用三等奖2项。依托本学科培养的上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全国各地的消防队伍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

研发人员和科研团队情况

研发人员:学校专任教师557人,教师中教授59人,副教授198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当选优秀省管专家;1人被评选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人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师、30人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5人被评为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27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公安部部级津贴、150人次享受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津贴。

科研团队:学校现设有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灭火及应急救援技术、法学、军队指挥学、边防情报学5个河北省重点学科,“消防工程”、“火灾勘查”、“边防管理”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形成了工学、法学、军事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特别是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方向,学校依托消防领域各学科点,学校拥有与沈阳消防研究所等联合共建的“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消防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消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火灾勘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灭火救援技术河北省院士工作站”、“公安部火灾物证鉴定中心”。

师资团队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公安部直属机关十佳青年1人,获公安部专业技术人才津贴奖20余人次,廊坊市三八红旗手1人,学校青年英才3人。从职称上看,教授8人,副教授28人,讲师16人。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级的各项学术成果90%以上为30-40岁青年教师获得。长期来看,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发展性。

火灾科学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专业领域取得教学和科研的丰硕成果。

科研办公设施、仪器设备、实验功能平台情况

科研办公设施: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实验室面积790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2亿元,大型仪器设备200 余套,生均仪器设备近3万元。现有图书馆面积12393.1 平方米,藏书200万册,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达3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