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技术展会
2025 年 10 月 13 日上午10时,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在北京顺义国展启幕,同天下午14时由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准时召开。救援指挥学院2023 级、2024 级本科生及研究生走进展会与会场,近距离触摸消防科技前沿,聆听行业专家实战分享,在所见所感中深化对消防救援事业的认知。



展会心得

2023级研究生 李艺超:防爆机器人的“钢铁战友”启示

“看到 RXR-MC80BD-GX01 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的履带碾过展区地面时,我突然明白‘无人化救援’不是概念,是真能替消防员闯火海的战友。”2023 级的李同学蹲在机器人旁,逐行研究展板上的“产品特点”。
他指着机器人的防爆设计和多光谱侦察模块说:“它能在易燃易爆环境里作业,还搭载气体检测、热成像设备,相当于把消防员的‘五感’延伸了。以前觉得很抽象,今天看到它的履带结构、水炮装置,才知道每一处设计都是为了‘进得去、查得清、灭得了火’。”
在工作人员演示机器人远程操控时,李同学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无线传输距离≥1500 米” 的参数,“这意味着在化工爆炸这类极端场景,它能先一步摸清现场,给后方决策争取时间。我得把这些技术细节和救援战术结合起来学,将来要是能参与机器人的功能优化,也算为战友们加一道安全锁。”

李同学在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展区研究参数
2023级研究生 夏云龙:热成像“慧眼”里的救援智慧

“大立科技这款符合 XF/T935-2023 行业标准的热成像装备,把‘看得见’的安全做到了极致!”2023级的夏同学站在展区屏幕前,紧盯5G 高清回传的实时画面。 他指着展板上的“指挥中心监控实时画面” 介绍:“它能把火场的温度分布、人员位置实时传到指挥端,还支持 15 种伪彩模式,这对搜救被困人员太关键了。以前只知道热成像能测温度,今天才明白‘5G + 热成像’是怎么让后方指挥拥有‘千里眼’的。”
在对比不同型号的热成像设备时,夏同学特别关注“分辨率和测温精度”,“这款装备的细节捕捉能力,能让消防员在浓烟里精准判断火势和人员位置,这不就是把课堂上的‘救援指挥学’落到了科技实处吗?我打算回校后把这些设备参数整理成案例,分享给班里同学,让大家都看看消防科技的前沿模样。”
夏同学在大立科技消防救援热成像展区学习5G 回传技术
2023级研究生 荀成:百米高喷车的“救援高度”震撼

“当三一 JP100 举高喷射消防车的臂架伸展到 100 米时,我才真切感受到‘消防装备是救援底气’这句话的分量。”2023级的荀同学站在这辆“红色巨擎” 前,反复研读展板上的 “大流量、高安全” 参数。 他绕着车身观察“支腿设计” 和 “操作便捷” 的细节:“它具备较大外形尺寸,却能在复杂地形中实现快速部署,百米高度的水炮还能实现精准喷射。以前在课上算过举高车的力学模型,今天看到实物,才知道理论里的‘稳定性’‘喷射效率’在实战中意味着多少生命可能被挽救。”
和展区工程师交流后,荀同学对“装备与战术的协同” 有了新思考:“这么先进的装备,得配上懂它的消防员才行。我以后学习不仅要啃书本里的原理,还要多关注这些装备的实战应用场景,争取将来能成为既懂技术又懂战术的复合型救援人才。”


荀同学在三一JP100 举高喷射消防车前研讨装备战术
校会研讨:聚焦前沿技术,碰撞思想火花

10月13日下午2时,由中国消防协会灭火救援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如期召开,为展会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研讨会以“水龙会”会长张洪晖同志的《让每个人安全回家 —— 美国IFIW体验分享》作开篇报告。他紧密结合美国消防实战经验,系统分享了人员安全保障领域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方法,在与会人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随后,多位专家学者依次登台分享:
救援指挥学院教师李孟师带来《国际战术通风排烟教官课程简介及培训心得》,详解战术通风排烟技术的培训要点;
戴鑫开展《沟槽救援技术分享》,深入剖析沟槽救援的操作规范与实战技巧;
姜昌君聚焦《灭火救援数字化预案在化工园区智慧应急中的研究与应用》,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化工园区应急救援中的创新应用;
李金权围绕《火场态势感知与呼吸防护新技术》,介绍火场环境监测与人员防护的最新成果;
杨皓博则以《气体侦测器原理与应用》为题,讲解气体侦测设备的技术原理与实战场景应用。


研讨会尾声

以“CFBT 设施建设与 CFBT 训练交流”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与参会代表围绕设施建设标准、训练方法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为灭火救援训练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全新思路。整场研讨会聚焦于灭火救援领域的国际经验、前沿技术以及实战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gIZyHHXX-RZrWCL_pai-g